長期壓瘡,背後“幫凶”竟是營養不良
2021-11-15 11:55:38

67歲的南京騰老太去年11月開始出現頭痛頭暈,進食後感惡心,站立不穩,後被確診為膠母細胞瘤。經過陸續的抗腫瘤治療後,今年4月,騰老太病情加重,不能自主進食,現在隻能靠家人掰開騰老太的嘴巴“灌”些流食,她短期內體重從61公斤降至42公斤,且由於臥床時間長且營養狀況差,最近騰老太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壓瘡屢治不好。

膠母細胞瘤是最常見的原發顱內腫瘤,也是惡性程度最高的腦膠質瘤之一。膠母細胞瘤晚期主要有意識不清、進食障礙、活動受限等症狀。營養不良最直接的誘因素是進食障礙,是膠母細胞瘤最常見的並發症之一。

圖源 視覺中國

入住南京鼓樓醫院腫瘤科後,臨床營養科專家向騰老太家屬解釋道:老人的壓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積月累形成的。首先,老人活動能力喪失,長期臥床,骶尾部皮膚相對壓強增加,局部血流受阻,引起受壓部位皮膚缺血缺氧,受損破潰;其次,在營養攝入不足的情況下,會導致骨骼肌和皮下脂肪耗竭,骶尾部皮膚失去皮下脂肪的減壓作用,加速臥床病人壓瘡的形成。此外,瘡麵修複依靠氨基酸,當病人進食受限的情況下——即意味著吃下去的氨基酸也寥寥無幾;此時,大量消耗的骨骼肌還會“爭奪”這寥寥無幾的氨基酸。

科學研究發現,當骨骼肌減少到一定程度後,它便會競爭性地獲取食物中的氨基酸用來維持其自身功能。因此,“內外交困”的情況下,最終使用於修複創麵的氨基酸顯得更加微不足道,壓瘡進而形成、日趨嚴重且久治不愈。聽完臨床營養科專家的一席話,騰老太家屬連連點頭,當即改變想法,同意給老人進行人工營養。

臨床上,像騰老太這類意識障礙喪失自主進食能力的病人在數量相當多,腦腫瘤、腦卒中、腦出血、癡呆等疾病均可出現類似問題,對這類病人及時進行人工營養尤為重要。改主動進食為被動營養是最佳方式。

人工營養是指在各種原因導致無法進食或較長時間經口攝入不能滿足人體生理需要的情況下,通過管飼或靜脈通路為患者進行被動的營養支持方式。人工營養的實施需要一定的技術門檻和診療經驗,鼓樓醫院臨床營養科常年對此類患者進行營養幹預,擁有提供完備技術的體係和診療經驗,擅長對該類患者進行人工營養,提高治療效果,維持器官功能,減少並發症。

通訊員 臧婷 王淑安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見習記者 呂彥霖

校對 徐珩

| 微矩陣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