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李濱洳回到老家吉林,到一個鄉鎮銀行儲蓄所當櫃員。她白天上班,晚上堅持學習,為了方便上下班,還買了一輛電動車通勤,從此愛上了騎行,一直發展到騎摩托賽車,並且通過騎行開拓出新業務,在三年裏連上三個台階,業績遙遙領先,在多個比賽中拿到優異成績。她告訴紫牛新聞記者,“你得先敢想,然後得付出行動,無論做成做不成,你隻要做了,一定會有回報。”
在鄉鎮銀行儲蓄所當櫃員
開始玩電動自行車
9月14日下午一下班,李濱洳就匆忙趕到機場,準備飛往重慶參觀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摩托車博覽會。這是摩友們的一件盛事,她入了摩托騎行的“坑”之後,一直想去看看。
李濱洳是吉林市人,今年27歲,身高1.6米,看上去嬌小玲瓏,上班時是一位彬彬有禮的銀行經理,下班之後卻經常騎著摩托車在賽場上狂奔,這種反差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李濱洳騎著輕蜂
她大學在長春一所學校讀酒店管理專業,大三和大四在杭州實習,喜歡上了江南。那個時候她還準備出國讀研,已經收到了錄取通知。疫情開始後很多情況發生了改變,在媽媽的勸說下回到吉林市,考上吉林一家商業銀行的縣域支行網點工作。
起初她的工作是在輝南縣的輝南鎮儲蓄所,很少有城市裏的年輕人選擇去鄉鎮上班,她見識過一線城市的繁華,覺得小鄉鎮什麼都沒有,一開始挺不甘心。
鄉鎮儲蓄所雖然清閑,但是人手少,需要身兼多職。“行長本來已經該到退休年齡了,但因為沒有人願意過來,隻好讓他一直延遲。當時隻有我一個人坐櫃台,既要做個人業務,又要辦對公業務,這兩個業務在正常銀行都有專職人員辦理,但在小網點沒有這麼多人。除了坐櫃台,還要站大堂,同時要幫客戶使用自助機,要給客戶辦理財產品,各種業務都要會處理。”
因為想代步,她買了一輛進口的Super73電動自行車,“這個車很好看,當時有一些明星騎,我在杭州時就很喜歡,但在大城市騎沒有太多視覺衝擊力,在東北的小鎮上騎更吸睛。”
雖然這輛車連摩托也算不上,但是給她帶來了便捷和很多快樂,但也受過不少傷,甚至有段時間不得不坐輪椅,“我買它主要是當作代步工具,但是沒想到它的車速比較快。那時候不懂,也沒用護具和頭盔,騎著它上下班,摔過不少次,但它給我帶來了很多快樂和自由。我又菜又愛玩,又酷還抗摔,原來我的抖音粉絲才1000多個,騎了這個小車,一下子增加了1000多。”
李濱洳也喜歡漢服
在容易躺平的環境
沒有放棄學習
每天工作結束後,李濱洳利用業餘時間繼續學習。小時候,她並不是特別喜歡學習,上高中之後發現很多同學目標隻是為了高考,沒有自己的夢想,她不喜歡天天刷題,業餘時間掙了一些錢,就經常出去旅遊。高考的時候,她的分數剛好過本科線,上了一個普通的本科,到學校報到之後,覺得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有點失望,“我高中時掙到不少錢,去了很多地方旅遊,等我進入這個大學,發現沒有那麼好,時常問自己,難道以後注定就要這樣嗎?思考完之後,我覺得要做出一些改變,然後就開始行動。”
她的目標是出國留學,想申請世界名校,讀會計學碩士,於是燃起了對學習的熱愛,拚命刷績點。“我大學4年績點平均在4.0以上,平均分超過90,一直是年級前5名,有一次拿到年級第一,那是我人生唯一一個年級第一。因為那個時候開始知道想要什麼了。”
李濱洳還學雅思,因此英語有了一個好基礎,無論是在杭州實習,還是後來到銀行工作,英語都給她帶來了很多機會。為了考會計專業,她還自學高等數學,這在以後也用上了。
她認識到一個人為了渴望的東西,能夠付出一切。在鄉鎮銀行儲蓄所工作後,她沒有放鬆學習,實習期就考了金融理財師(AFP)證書,一年內又拿到國際金融理財師(CFP)證書。“鄉鎮環境特別容易躺平,學習需要毅力和熱愛,要喜歡,要有專注力。”
“全副武裝”的李濱洳
曾因壓力導致抑鬱
騎行帶來新機遇
有了這些證書,可以調回市裏,轉崗做理財經理,她就回到吉林市。
這時候,她越來越喜歡騎行了,就買了一輛虯龍輕蜂X電動摩托車,性能比Super73更好,除了動力是電,避震、車型等設計和摩托車差不多,而且在當地可以上牌。
不過剛回市裏的時候,工作方麵的轉變讓她有點不適應。她很要強,給自己定下了指標,但是沒有資源,沒有客戶,覺得壓力很大。她早上6:40起床,7:40到單位,經常加班到晚上8點,有時回家還要寫材料到淩晨2點,有一段時間她甚至得了抑鬱症,“很難過的時候,下了班我就繞著鬆花江一邊騎車一邊哭,不戴頭盔站著騎,前麵如果有yabo80 ,還會有意插人家前麵晃,我當時滿腦子想著‘你快撞死我,快撞死我,給我個解脫’。”
但是發泄完了之後,第二天依然要熱情麵對客戶。
讓她沒想到的是,騎行不僅紓解了工作壓力,還幫她跳出了這種內卷狀態。“我平時通勤騎輕蜂,在大街小巷來回穿梭的時候,很多人對這輛車很好奇,就問‘小姑娘你這是啥車?’就這樣認識了很多新朋友,不少人還是我們行的大客戶,是平時工作中接觸不到的那個層級。”
她還經常在社交平台上發騎行的視頻,因為在東北玩這個電摩的人不多,再加上她是個女生,所以比較顯眼,形象的反差和跨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粉絲,於是認識的摩友越來越多,業務也越來越多,而且眼界更為開闊,“甚至有人從大連、沈陽等地專程開車來找我辦業務,連禮品都不要,因為人家覺得你能給他帶來的價值超過了那些物質。”
她的業績扶搖直上,在整個分行進入前五名,有一次還拿到第一名,工資也隨之上升,於是今年換了新車。而她依靠自媒體開拓業務新渠道,也給單位提供了一個新思路,因為小型城商行進入自媒體領域是比較新的趨向。
李濱洳在賽場騎行訓練
要敢想敢做
隻要行動就會有回報
今年5月,總行舉辦案例萃取比賽,李濱洳因為信托產品銷售量全分行第一,拿到參賽資格。她穿著騎行靴,登台講述依靠自媒體引流創造百萬大單的個人案例。這是一個全新的內容,“這不是在書上看到的,也不是看到別人做的,完完全全是我自己摸索出來的。”她的演講效果也非常好,因此獲得決賽第一名的成績,成為“金牌業務專家”。
李濱洳參加案例萃取比賽,拿到第一名
參加完比賽,她在7月參加中國銀行業協會、香港銀行學會及金融時報社共同主辦的第十三屆財富管理師技能競賽,成為本單位唯一一個入圍複賽的選手,10月將參加決賽。
她拒絕了某些大型商業銀行的高薪聘請,順勢報了總行的招聘,一路過關斬將,近日調到總行工作,“從麵向客戶銷售產品,到策劃方案設計指標,我離夢想越來越近,像是行星入軌,開啟了新的篇章。”
她在騎行方麵也有新的發展,現在把電摩換成了油摩,加入了車隊,準備往賽道發展。每到雙休日,她整天都在賽道上苦練,目標是考賽車手駕照,以後去參加比賽。
回顧這三年的變化,李濱洳說,“一個人要能把想法付諸行動,應該向外卷。不去破圈,不去探索,沒有辦法獲得更多成功。我隻不過是敢想,也敢做,事後看其實很簡單,你得先敢想,然後得付出行動,無論做成做不成,你隻要做了,一定會有回報。”
紫牛新聞記者|宋世鋒
編輯|宋世鋒
剪輯|萬惠娟
主編|陳迪晨
圖片和視頻素材:受訪者提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紫牛新聞常年法律顧問:
北京大成(南京)律師事務所唐迎鸞律師
您有新聞線索,歡迎點擊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