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感中國·十城十訪⑤ | “數字之花”綻放,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
來源:交彙點新聞
2024-12-02 09:53

 編者按 2024年3月,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健全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製機製”。

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大潮,已澎湃在中華大地。如何向“新”而行?怎樣以“質”致遠?新華日報社組織開展“‘質’感中國·十城十訪”新質生產力調研行,以總書記實地考察過的點位為龍頭牽引,從新質生產力“首提地”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出發,走進分布在東西南北中的10個城市,聚焦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的積極探索,展現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生動實踐,進一步凝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調研報道今起推出,敬請關注。

五千多年前,良渚先民在杭州建造古城,展現出強大的創新能力。杭州延續這樣的原創、首創精神,以創新為核,讓“數字經濟”成為城市的“金名片”。

2020年3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調研時指出,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廣闊。他希望杭州在建設城市大腦方麵繼續探索創新,進一步挖掘城市發展潛力,加快建設智慧城市,為全國創造更多可推廣的經驗。2023年9月23日,總書記在杭州第十九屆亞運會開幕式歡迎宴會上致辭指出,浙江堅持改革開放,跑出了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正在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先行者。

杭州如何讓“數字之花”綻放更美?城市如何更聰明更智慧?記者從一個中心、一個小鎮、一個二維碼這三個切片一探究竟。

圖片

一個中心:

給城市裝上智慧大腦

出門常常遇上堵車,數智綠波在線係統應運而生,杭州主城區道路低速時長同比縮短超20%;從前入院看病停車難,現在前往杭州市中心的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平均停車用時從90分鍾下降到約15分鍾……“數字治堵”“數字治城”,在許多看不見的地方,杭州以數字技術悄然牽引治理方式發生全方位變革。

踏入位於杭州雲棲小鎮的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一行大字映入眼簾:“要運用大數據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

建設城市大腦是打造“數字杭州”的重要舉措。杭州以“讓數字指標活起來、動起來,用數據發現問題,並推動問題的落實”為建設指引,構建市級平台、區縣(市)平台、鄉鎮街道平台和部門係統的邏輯框架。

“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我們以建設宜居、綠色、韌性智慧城市為戰略目標,用數字化理念、方法、手段係統破解城市治理複雜難題,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杭州城市大腦2.0社會治理“一網共治”體係在賦能難題破解、共同富裕、基層智治、賽會之城等方麵打造多個特色場景。例如,“數智宜居”場景,首創房屋“身份證”,100多萬幢建築500多萬套房屋被賦予二維碼,房產交易時掃碼即可知其前世今生,大大降低交易成本。

今年,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迭代更新公共安全圖像信息資源交換平台,打造視覺智能中心。“我們為36個市級部門和國有企業提供了視頻共享支撐服務,累計提供視頻資源取流調用8289萬餘次、接口調用797萬餘次,合計共約9086萬餘次。”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舉措有力地推動了杭州城市治理的智能化精細化水平。

圖片
杭州城市大腦停車係統

杭州城市大腦有限公司是杭州城市大腦建設的技術力量之一。該公司總經理申永生表示,城市大腦通過數據和數字技術來幫助城市治理和服務,創新各種便民應用場景,能讓政府決策更加精準化科學化。

“我們自主研發的社會治理大模型,聚焦‘海量城市事件一鍵分析、城市事件智能分發、城市治理風險預測、基層減負賦能’,提升政府在城市運行和社會治理領域的決策力、指揮力、行動力,是數據要素在城市治理領域的具體應用。”申永生介紹,該大模型產品主要應用於“一網統管”領域,目前已在浙江、山東等區域驗證落地。

一個小鎮:

打造“拎包入住”智算中心

在圖靈小鎮AIGC創新中心,造型酷炫的銀色機器人、一排排大小不一的屏幕,顯得“科技範”十足。展廳內,AI寫作、靈犀智畫、AI音樂創作、數字人等智能應用讓人目不暇接。

“得算力者,得AI天下。”去年8月,杭州市蕭山區與新華三集團簽約共建錢江世紀城圖靈小鎮。今年1月,圖靈小鎮AIGC智算中心正式啟用,目前已部署2300P先進算力。

2300P是什麼概念?“P”是算力的量化單位,2300P相當於一秒有230億億次浮點運算能力,115萬台高性能電腦可以在12秒內學習1200萬張圖片形成模型。這一“超強大腦”為當地搶占人工智能新賽道、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添“勝算”。

圖片
圖靈小鎮AIGC創新中心

擁有人機對弈、人人對弈、記譜複盤等多種功能,填補國際象棋家用機器人市場空白的AI下棋機器人;生成真人數字人形象,讓玩家身臨其境的真人3D數字分身……借助“AI+”之力,一個個“科技瑰寶”從這裏誕生,一家家人工智能企業在這裏“生根發芽”。

“從創建之初,小鎮就以人工智能為顯著標簽,圍繞人工智能產業進行布局,通過政府搭台、企業搭鏈、創新搭伴、應用搭車,吸引大量相關企業入駐,讓AI產業從單打獨鬥到組團發力。”新華三數字中國研究院副院長孫斌介紹。截至目前,小鎮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21家、人工智能企業29家,基本形成“基座大模型、光通信芯片、算力運營、場景應用”等多領域覆蓋的AIGC產業鏈,產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

圖片
圖靈小鎮

當前,麵對“智改數轉”這一“必答題”,部分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仍然“不願轉、不敢轉、不會轉”;同時,一些地方算力供給與應用存在不匹配現象。為破解這些難題,小鎮打造能“拎包入住”的智算中心,實現先進算力的普惠供給。

“企業購買高端計算設備的成本很高,一台H800模組的智算服務器就需要兩三百萬元。但在小鎮,智算中心提供設備整租模式、雲服務模式兩大類五小類算力租售模式,提供從單卡到多卡、從小時到整年、從本地到異地的算力租售服務。”孫斌表示,此舉幫助中小企業降低算力使用成本,更專注於開發人工智能技術和解決實際業務問題。

一個二維碼:

“一碼集成”實現無感管理

在杭州世紀聯華超市新塘路店,顧客用手機掃描食品包裝上的“浙食鏈”二維碼,生產企業、生產日期、抽檢報告等信息一目了然。收銀員掃描二維碼,若出現過期食品,收銀機就會發出提醒,並對過期食品自動攔截。

圖片
商店內的“浙食鏈”標識

從條形碼到二維碼,這樣的變化得益於國際物品編碼組織牽頭發起的GM2D(全球二維碼遷移計劃)。2022年,浙江成為全球首個GM2D示範區。

杭州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張洪閣介紹,為全力推進GM2D示範區建設各項工作落地落實,杭州開展了多場景探索。例如,圍繞亞運食品安全保障,創新提出“訂單碼”解決方案,打通“生產企業—物流倉儲—零售末端”全鏈條。通過與天貓超市合作,開發“網購平台碼”,彙集農產品種植養殖,食品加工、倉儲、流通、消費等各環節信息,有效助力網購食品智能化監管。

一物掃一碼,一碼知全貌。通過掃碼,還可以了解電子秤、電梯等設備檢修記錄、是否合格等情況。截至目前,杭州市共有賦碼企業5966家,總賦碼量1758.8萬個,掃碼結算938.7萬餘次。

小碼大作為,GM2D項目是杭州數字化轉型的生動實踐。“以前售賣蔬菜、肉類要保留大量票據以備查驗,既占用空間還容易遺失。”聯華華商安全質量部副經理王美蓉說,現在“一碼集成”的二維碼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商品的各類信息通過二維碼在“浙食鏈”小程序上一鍵式載入,門店是“無感”的,管理非常高效。

圖片
“浙食鏈”小程序

“通過‘浙食鏈’一掃開票,全省每天可節省53萬筆以上的進貨收貨憑證用紙。”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流通處處長潘欣說,得益於數字化,浙江的物品編碼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在實現智慧監管的同時,既幫助企業降本增效,又便民惠民,做到“一舉三得”。

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黨委委員、浙江省質量科學研究院院長陸立權表示,下一步將更大範圍開拓“GM2D+市場”,更寬領域樹立“GM2D+品牌”,更深層次建立“GM2D+生態”,持續深化GM2D示範區建設,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大形勢下,為市場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記者手記 >>>

弄潮兒向濤頭立

行走杭州,可以明顯感受到“潮”的氣質。

這裏的人們很“新潮”。從政府工作人員到企業負責人、專家學者,他們的想法很新、很超前,始終著眼於數字技術創新,讓“數字科幻”夢照進現實。比如,杭州亞運會首推電子身份注冊卡,將電子身份相關技術應用於“出入境”場景。這樣敢想敢做,讓杭州實現無數的“從0到1”的突破。

這裏的產業有“熱潮”。因為起步早、做得好,杭州集聚一大批數字經濟龍頭產業和中堅力量,成為各地競相學習趕超的對象。圖靈小鎮到底有多“熱”?幾乎每天都有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和高校團隊前來參觀。像這樣的特色小鎮,杭州還有很多,雲棲小鎮、大創小鎮、機器人小鎮、信息港小鎮……他們各具特色、錯位發展,共同構築起杭州“潮”的基因。

創新先行,以人為本,弄潮兒向濤頭立,奮楫爭先擊飛浪!

新華日報·交彙點記者 吳瓊 洪葉/文 王瑞楓/攝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