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丨山上有柚,水裏有魚,兜裏有錢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4-12-22 21:15

 在浙江省衢州市,山上金黃的胡柚懸掛枝頭點亮山野,山下魚塘裏鱘魚穿梭,在綿綿細雨的冬日盡顯生機。

胡柚是常山縣的土特產,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成了農民手中名副其實的“金柚子”。一隻小胡柚,如何能帶富一方百姓?

圖片

小柚子接入大市場,全力推進產品的深加工,全產業鏈挖掘一隻柚子的附加值。在常山,一隻胡柚能被“吃幹榨淨”,沒成熟的小青果衢枳殼可入藥,成熟的金黃果子除了榨汁,還能製成精油麵膜、香氛等“飲、食、健、美、藥、香、料、茶”八類產品。當前,胡柚果品深加工占比已超過40%,這不僅大大增加了胡柚鮮果的消耗,更是翻倍提升了胡柚銷售價格,帶動了柚農們增收致富。按照目前胡柚汁年產量5000噸來計算,一年可消耗常山胡柚20000噸左右,帶動4000多戶柚農增收。

圖片

因種植的胡柚外觀光滑、風味濃鬱被評為“柚王”的陳建鋒告訴記者,他現在種植胡柚500多畝,去年淨收入有70萬~80萬。收獲時節,他會召集村裏一二百人參與到采摘環節,還會主動幫助其他農戶處理種植中遇到的問題。除了大戶帶動小戶,常山縣還麵向全縣符合條件的低收入農戶,為每戶免費種植一棵可當年成活、次年投產的實生胡柚大樹。胡柚樹的資產確權到戶,所得收益也全部給到農戶,現已種植4059株,帶動增收560萬左右。2023年,常山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66元,農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收入穩步增長。

圖片

在衢州市,不僅山上有柚,水裏還有魚。柯城區石室鄉有著目前亞洲最大的單體鱘魚養殖基地,這裏生產的魚子醬出口40多個國家和地區,登上了多家國際知名航空公司的頭等艙。融合了機械化、自動化和信息化的智慧漁業在傳統農業中開辟出了新領域、新優勢。通過智慧漁業智能駕駛艙,工作人員能直觀地看到養殖水體的水溫、氨氮含量等實時數據,實現了在辦公室裏養魚。一罐魚子醬,從魚塘到餐桌,需要15分鍾內完成16道工序,包裝打包好的魚子醬會在48小時內到達全球各地。

圖片

為饕客們送上珍饈,也把村民們拉進產業鏈,帶上共富路。“現在一個月能賺八九千,離家隻有五分鍾距離。”46歲的方琴負責國內線上線下訂單的發貨工作,她過去是村裏的家庭主婦,沒有經濟來源,日子過得並不寬裕。“現在不僅有穩定工作,還能方便照顧家庭。因為我們是計件的,訂單越多工資也就越高。”在車間忙碌的方琴嘴上聊著,手裏的活一刻也沒停。公司常年吸納附近村莊裏的勞動力,通過“公司+基地+標準化”模式,2023年鱘魚全產業鏈帶動當地約1500人從事養殖、餐飲、旅遊等相關產業,當地漁農收入5000餘萬元。

山上有柚,水裏有魚,兜裏有錢,串起互利共贏產業鏈。在浙江,這樣的共富故事還有很多,衢州市衢江區盈川村探索“整村經營”,把閑房變民宿;杭州市桐廬縣梅蓉村把“種糧食”向“種風景”轉變,導入露營基地、手作農場等共富產業……村子們因地製宜,既把手裏的鄉村資源努力盤活,又在不斷探索政企村農共建、共創、共享的模式。企業用工渠道拓寬了,農戶們也有了兜底保障,鄉親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家門口就業,踏踏實實走上勤勞致富之路。

(文丨馬澤宇 攝影丨陳偉奎)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