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見海南自貿港:“更是一份跨越山海的鄉情”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25-04-07 12:38

 中新網海南文昌4月6日電 題:僑見海南自貿港:“更是一份跨越山海的鄉情”

  中新網記者 張茜翼

  “接過‘星海同心樽’的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僅是責任,更是一份跨越山海的鄉情。”前來參加第十一屆海南文昌南洋文化節及“僑”見海南自貿港主題活動的香港文昌社團聯會(香港文昌同鄉會)會長陳愛玲如是說。

  為南洋文化節注入新活力

  本屆南洋文化節中,來自44個國家和地區87個社團的600餘位港澳台僑胞,共赴這場融合文化、經貿、教育的家鄉盛宴。作為僑鄉文昌的一張名片,南洋文化節已從從最初作為海外文昌人慰藉鄉愁的平台,發展成為今天促進海南與東南亞民心相通的人文載體。

  “去年首創的‘主題旅居地’模式讓南洋文化節更具特色。”陳愛玲說,馬來西亞作為本屆“主題旅居地”,帶來了濃鬱的馬來西亞風情;而明年,香港將接過這一接力棒,為南洋文化節注入新的活力。

  活動期間,陳愛玲從文昌市市長曹樹育手中接過文昌南洋文化節主題文化元素傳續椰雕——“星海同心樽”。她透露,明年香港文昌社團聯會作為第十二屆南洋文化節的主題旅居地文化元素呈現方,將圍繞“文化為媒、經貿搭台”兩大主線,策劃展現瓊港情誼的文藝節目,講述海南人在港奮鬥故事等,並融入海南自貿港建設元素,凸顯“鄉情”與“發展”的共鳴。

  回饋桑梓

  陳愛玲的家鄉情懷,源於她坎坷而勵誌的人生經曆。她出生於文昌抱羅鎮的一個貧困家庭。“每次學費快繳不起時,母親便挨家挨戶去借錢。我從不敢抬頭看,隻躲在母親身後,一邊掉眼淚,一邊在心裏默念:以後一定要靠自己,改變命運。”

  1979年,她帶著母親賣豬得來的100元隻身闖香港,從電子廠流水線工人做起,最終成為香港手袋出口行業的企業家。

  “是鄉音救了我。那份恩情,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陳愛玲回憶道,初到香港時舉步維艱,幸得一位海南老鄉相助,“那時,我就立誌,成功後一定要回報家鄉”。

  2003年,剛經曆金融風暴重創的陳愛玲,毅然捐款35萬元為母校羅峰中學修建宿舍樓。2012年起,她設立“獎學獎教基金”,至今累計捐資近200萬元,資助上百名經濟困難但成績優異的學生,也鼓勵了兢兢業業、默默奉獻的教師。2016年,在她的推動下,羅峰中學南樓得以重建。

圖片
4月2日,香港文昌社團聯會(香港文昌同鄉會)為羅峰中學捐出10萬元人民幣,專款用於設立獎學獎教基金。圖為羅峰中學校長李業平(左)為香港文昌社團聯會(香港文昌同鄉會)會長陳愛玲送上錦旗。 受訪者 供圖

  “無論在外多成功,心始終在家鄉。”陳愛玲說,母校是她接受教育的起點,也是她回饋的起點。

  2024年,陳愛玲當選為香港文昌社團聯會(香港文昌同鄉會)會長,將教育回饋的理念上升為係統規劃,多次組織鄉賢返鄉看望師生,帶動校友和社會人士參與獎學助教活動,為文昌教育事業搭建起更廣闊的橋梁。

  繼續發揮“超級聯係人”作用

  隨著海南自貿港建設深入推進,瓊港合作迎來新機遇。前不久,《海南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合作備忘錄》在博鼇簽署。根據備忘錄,瓊港將圍繞經貿投資、金融、數據安全有序流動、旅遊、人才交流等五大領域深化合作。

  “越來越多香港海南籍年輕人才關注家鄉發展,希望從中找到與自身事業的契合點。”陳愛玲表示,她將繼續發揮“超級聯係人”作用,深化瓊港文化與經貿合作,助力海南自貿港建設與香港發展機遇相銜接。

  據陳愛玲透露,接下來她將組織香港經貿及華文教育代表團赴瓊考察,推動具體項目落地。(完)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