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進行時丨為青年取得的成就成績點讚喝彩
來源:新華社
2025-05-02 20:25

【學習進行時】4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上海“模速空間”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調研,同現場青年創新人才親切交流。對於青年,總書記寄望殷殷,常常鼓勵他們要勇於創新創造,為他們取得的成就和成績點讚、喝彩。新華社《學習進行時》推出文章,一起重溫習近平總書記鼓勵青年創新創造的故事。

圖片
  4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位於徐彙區的上海“模速空間”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人工智能產品體驗店考察。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青年是祖國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創新的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社會都要關心青年的成長和發展,營造良好創新創業氛圍,讓廣大青年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廣闊天地中更好展現才華。

“我們要用欣賞和讚許的眼光看待青年的創新創造,積極支持他們在人生中出彩,為青年取得的成就和成績點讚、喝彩”。無論在中央還是在地方工作,習近平都非常重視青年創新,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

“敢於做先鋒,而不做過客、當看客”

2023年5月21日,“澳科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參與衛星研製的澳門科技大學18名師生代表滿懷激動心情,寫信向習近平總書記彙報喜訊。

驚喜的是,他們幾天後就收到了回信。

“你們好!來信收悉。從字裏行間,我感受到了你們投身國家科技事業和航天強國建設的熱情與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裏熱烈祝賀師生們。

2024年12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視察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意看望“澳科一號”項目團隊的師生們。參與項目的科研人員圍攏到總書記身邊。

“都是年輕人啊!”習近平總書記笑著說,“這是我們國家現在航天領域科技人才隊伍的一個顯著特征。”“你們的工作很有價值,這個項目轉化以後的實用意義很大。”

勇於創新創造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青年的殷殷期望。“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理應走在創新創造前列。”

圖片
  2013年8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東軟集團(大連)有限公司同年輕員工親切合影。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2013年8月,在遼寧考察時,總書記勉勵年輕一代堅定創新超越、產業報國的遠大誌向。

2017年5月,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總書記強調,要充分發揮青年的創造精神,勇於開拓實踐,勇於探索真理。

4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和青年創新人才親切交流。總書記對大家說,人工智能是年輕的事業,也是年輕人的事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寄希望於年輕人。

“誌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青年:“要敢於做先鋒,而不做過客、當看客,讓創新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創業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讓青春年華在為國家、為人民的奉獻中煥發出絢麗光彩。”

“實驗中出現失誤是很正常的”

2007年1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來到浙江大學調研並觀看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科學學院學生鄭曉靜負責操作的“大鼠機器人”實驗演示。

實驗前半段進行得非常順利。但進行到大約一半的時候,突然出現了問題,大鼠並沒有像往常一樣根據鄭曉靜的指令右轉,演示實驗隻好結束。

因為實驗失誤而非常內疚的鄭曉靜在合影時向習近平表達了歉意。習近平麵帶微笑地寬慰說:“沒有什麼,實驗中出現失誤是很正常的。你做的事情是非常前沿的,希望你們繼續加油,能在這個研究方向上作出更多的探索。”

與大家合影之後,習近平分別跟同學們握了手,稱讚他們的工作交叉性強、很前沿,非常有意義,並希望他們繼續從事這方麵的研究工作,爭取早日取得新的突破。

科技創新並不會一帆風順。“我們說大器晚成,大器是什麼?就是那些最好的東西、最高精尖的東西,這些東西都不是一下子可以做成的,都要下很大的功夫,甚至要用畢生精力。”2023年7月,在江蘇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親切勉勵南瑞集團有限公司的年輕研發人員,希望大家立誌高遠、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往前走,以十年磨一劍的韌勁,以“一輩子辦成一件事”的執著,成就有價值的人生。

在許多場合,習近平總書記都鼓勵青年,為了創新創造,要百折不撓。

“正是年輕一代展示才華、大顯身手的好時候”

今年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同來自各行各業的民營企業負責人麵對麵交談。杭州宇樹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王興興作為代表發言。

王興興是一位“90後”創業者,他在發言中動情地說:“我們的企業和我們自己,都是在中國土生土長的。”總書記勉勵他說,你是這裏麵最年輕的。國家的創新需要年輕一代貢獻力量。

圖片
  2025年1月28日,杭州宇樹科技人形機器人在2025年央視春晚後台。新華社發

青年是常為新的,最具創新熱情,最具創新動力。總書記多次強調,廣大青年一定要勇於創新創造。“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正所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牢記總書記的囑托,新時代的青年正以智慧與激情,讓越來越多的科技創新跑出“加速度”,跑進“決賽圈”,跑上“領獎台”。

2022年5月10日8時54分,天舟四號成功對接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後向端口,開啟了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階段序幕。此時,距離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站建造青年團隊回信剛剛過去8天。該團隊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向祖國報捷。

圖片
  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站建造青年團隊的回信。新華社發

“讀了來信,我想起了9年前在你們那裏同青年科研人員交流的情景。9年來,從天宮、北鬥、嫦娥到天和、天問、羲和,中國航天不斷創造新的曆史,一大批航天青年挑大梁、擔重任,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奮發進取的精神風貌。”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勉勵廣大航天青年勇於創新突破,在逐夢太空的征途上發出青春的奪目光彩。

“嫦娥”“神舟”“北鬥”團隊的平均年齡隻有30歲出頭,人形機器人、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領域裏一大批青年創新創業者嶄露頭角,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貢獻力量……這些都共同指向一個生動而明確的事實——未來已經到來,未來在青年一代。

“我們正在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正是年輕一代展示才華、大顯身手的好時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青年要肩負曆史使命,堅定前進信心,立大誌、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策劃:儲學軍

統籌:車玉明 李誌暉

執行:萬方 王子暉 翁偉慶

主筆:趙剛 潘子荻

新華網製作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 微矩陣

 報紙廣告服務 新媒體廣告刊例價 技術服務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