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叫它“新冠病毒感染”
2022-12-28 07:41

  新華社電 新冠病毒感染將自2023年1月8日起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這是我國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一次重大調整。

  國家衛生健康委26日發布公告,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根據公告,經國務院批準,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采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預防、控製措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再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規定的檢疫傳染病管理。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綜合組當日印發《關於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方案指出,綜合評估病毒變異、疫情形勢和我國防控基礎等因素,我國已具備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的基本條件。

  根據方案,2023年1月8日起,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依據傳染病防治法,對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實行隔離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觸者;不再劃定高低風險區;對新冠病毒感染者實施分級分類收治並適時調整醫療保障政策;檢測策略調整為“願檢盡檢”;調整疫情信息發布頻次和內容。依據國境衛生檢疫法,不再對入境人員和貨物等采取檢疫傳染病管理措施。

  實施“乙類乙管”後,我國防控工作目標將圍繞“保健康、防重症”,采取相應措施,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專家詳解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

  1 新冠疫情防控近三年後 為何回歸乙類管理

  執行“乙類甲管”已近3年的調控政策,此次為何調整為“乙類乙管”?調整的主要依據是什麼?調整後會帶來哪些改變?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特邀權威專家、國家衛健委新冠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第一時間回應公眾關切。

  問:新冠病毒感染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答:當前,我國法定傳染病共有40種,其中甲類2種,乙類27種,丙類11種。甲類傳染病包括鼠疫、霍亂。乙類傳染病包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等。其中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炭疽中的肺炭疽,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製措施。丙類傳染病為監測管理傳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等。

  將傳染病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要具備相關條件。從法理依據來看,當一種傳染病可能對公民的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會造成嚴重危害,可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時,國家可以對公民和社會采取高強度的幹預措施。但是當傳染病對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減弱,對於經濟和社會的影響減輕時,國家就應當動態調整幹預措施的強度,保證傳染病防控措施因時因勢優化調整。

  問:有網民認為,這種調整意味著防控力度降低,將使疫情更快更大範圍傳播,會這樣嗎?

  答:調整後,將在感染者與密接人員隔離、疫區封鎖、交通衛生檢疫等防控措施上做出相應的調整。針對乙類傳染病,對傳染源和密切接觸者一般不再進行嚴格的隔離管理,因此,在防控措施調整初期可能會出現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增加,繼而引發藥品供應不足、公眾恐慌等現象,為此,我們積極針對這些風險準備應對方案,保障調整的平穩過渡。

  問:當前,病毒變異還存在很多不確定性。政策調整之後,是否意味著我國完全回到了疫情前的狀態?

  答: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是基於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力和致病力的特性,感染後引起重症、死亡等情況,以及國際上疫情形勢變化作出的決定,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疫情防控的新形勢和新冠病毒變異株的新特點,高效地利用防控資源,更好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地保障正常的生產生活,最大限度地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當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持續流行。國內疫情總體處於快速上升階段,受各地人群流動性、人口密度、人群免疫水平等的差異,各地迎來疫情流行高峰時間會有所差別,未來一段時間各地將陸續麵臨疫情流行的壓力。

  問:為什麼說我們已經具備了調整為“乙類乙管”的基本條件?

  答:應該說,當前人類對新冠病毒和疾病的認識進一步加深,疾病的危害性下降,有效的疫苗和藥物供給,以及應急處置能力的提升等,都為這次調整創造了條件。近三年的抗疫工作,也為調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是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致病性明顯減弱。國際和國內監測數據證實,奧密克戎變異株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其他關切變異株顯著減弱。

  二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得到普及。截至目前,全國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34億多劑次,覆蓋人數和全程接種人數分別占全國總人口的92%以上和90%以上。

  三是醫療救治能力得到提升。通過完善分級診療救治體係,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增設發熱門診,增加定點醫院重症病床、ICU以及相關救治設備與物資,統籌實現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救治和日常醫療服務保障。

  四是我國已具備包括中藥、西藥在內的抗新冠病毒藥物生產和供給能力。

  五是人民群眾健康意識、健康素養進一步提升,自我保護能力逐漸提高。隨著《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指南》的發布、居家治療常用藥的普及,在醫務人員指導下,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可居家進行健康監測和對症處置。

  2 醫療資源夠嗎?如何降低重症發生?

  政策調整之後,如何有效地防止醫療資源擠兌?如何降低重症和死亡的發生?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邀請有關專家——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進行了解讀。

  問:“乙類乙管”後,如何有效地防止醫療資源擠兌?如何降低重症和死亡的發生?

  焦雅輝:近一段時間,發熱門診的診療需求增加比較快,供需矛盾比較突出。我們采取了一係列措施滿足患者診療需求。總的來看,普通門診和住院醫療服務需求增速比較平穩,整個醫療資源使用率在安全可控的區間。

  首先,進一步擴充醫療資源、增加醫療服務供給。我們要求二級以上醫院和有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都要開設發熱門診或者發熱診室,配備充足的醫療力量。北京、上海、安徽、江蘇、山東等地利用方艙醫院、yabo2020 館等設施,開放臨時發熱門診,極大地緩解了發熱患者就診問題。各地正在按要求升級改造定點醫院、亞定點醫院,擴容改造二級以上醫院重症資源,做好三級醫院重症床位和可轉換ICU的準備、設備配備、醫務人員培訓等。

  二是推動分級診療。在城市以醫聯體為載體,在農村以縣域醫共體為載體,推動實施新冠病毒感染以及其他醫療服務分級診療工作。充分發揮城鄉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積極作用,醫療機構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基層醫療機構主要實施居民健康監測,特別是重點人群的健康監測和健康管理;二級醫院為基層提供技術、人力等方麵的支持保障,滿足一般診療的需求;三級醫院重點滿足急危重症患者的診療需求。

  三是大力推動互聯網醫療服務。通過互聯網醫療,根據診療方案以及居家治療指南,為出現新冠症狀的患者開具相應處方,通過線下第三方配送提供相應的藥品。我們要求醫療機構提供24小時線上谘詢、用藥指導,以及分時段預約診療的服務。通過這樣的方式,削減醫療機構瞬時就診高峰,減少人員聚集,降低線下就診交叉感染風險。

  四是多渠道加強藥品供應保障。相關部門正在加強新冠相關治療藥物的生產、配送、供應,讓更多的患者可以通過零售藥店、互聯網購藥等方式多渠道獲得藥品,減輕醫療機構診療壓力。

  五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老年人等高風險人群健康管理和健康監測,根據不同健康狀況進行分級管理,一旦發現健康狀況變化,及時轉診至有相應診療能力的醫療機構,最大限度防止重症發生。

  六是強化疫苗接種,尤其是老年人疫苗接種,降低老年人感染後發生重症和死亡的風險。

  問:“乙類乙管”後,對核酸檢測將會作出什麼樣的調整?什麼情況下有必要做核酸檢測?

  焦雅輝:“乙類乙管”後,不再進行區域核酸檢測。首先,核酸檢測是醫療機構用於診斷的一個手段,需要對患者進行明確診斷時可以采用核酸檢測。其次,對於養老院、福利院等脆弱人群聚集的場所,核酸檢測是工作人員和服務對象健康監測的手段。三是對於大型企業等重點場所,核酸檢測可以作為一種監測手段。其他人員完全采取願檢盡檢的方式,可以選擇核酸檢測,也可以自行進行抗原檢測。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綜合組也多次強調,各地要在一段時間內保持核酸采樣點數量及規模不變,滿足願檢盡檢和重點場所、重點機構、重點人群等核酸檢測需求。同時,在核酸檢測過程中,要逐步減少混采混檢,多采用單采單檢的方式,確保及時反饋核酸檢測結果。

  問:醫療機構相關藥物的儲備和供應是否充足?能否滿足患者用藥需求?

  郭燕紅:新冠病毒感染者無論是居家治療還是住院治療,藥物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藥品的準備工作至關重要。一方麵要保障藥品供應充足,另一方麵要保障公平可及,讓群眾及時便捷地獲得藥品。

  為了保證醫療機構用藥,我們對醫療機構藥品準備工作作了部署,要求縣級以上醫療機構按照3個月的日常使用量動態準備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相關中藥、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藥物、解熱和止咳等對症治療藥物;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按照服務人口數的15%至20%動態準備相關中藥、對症治療藥物,人口稠密地區酌情增加。

  3 防控措施帶來哪些改變?風險如何防範?

  防控措施帶來哪些改變?如何有效防範調整後可能出現的風險?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邀請權威專家——國家疾控局傳防司司長雷正龍、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長許文波、中國疾控中心應急中心主任李群進行了解讀。

  問:調整後在疫情防控方麵,政府責任是否有變化?各部門是否還有責任?

  雷正龍: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後,各有關部門繼續分工負責、協調配合,重點推進以下工作:一是進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率,二是完善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相關藥品和檢測試劑準備,三是加大醫療資源建設完善和建立分級分類診療機製,四是完善人群核酸和抗原檢測策略,五是做好重點人群健康調查和分類分級健康服務,六是強化重點人群、重點機構、重點場所防控,七是強化疫情監測,八是做好信息發布和宣傳教育。各行業主管部門也將及時調整相關政策,加強督促指導,積極穩妥推進實施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各項措施。

  問:政策調整後,如何有效地保護老年人、孕婦、兒童等脆弱人群?

  許文波:一是老年人、嚴重基礎病患者、孕婦、兒童等脆弱群體首先要做好自我防護,勤洗手、規範佩戴口罩,避免前往人群聚集、通風不良的場所,如必須前往,要全程規範佩戴口罩。居室要經常通風,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接收快遞等物品做好個人防護和適度外表消毒。

  二是符合疫苗接種要求的,應當盡早完成疫苗全程接種和加強接種。尤其是60歲以上、有基礎性疾病等重症高風險人群,應接盡接、應接早接,對保護自身健康極其重要。

  三是盡可能減少老年人、孕婦、嚴重基礎病患者、兒童等脆弱群體的感染機會,若家庭同住人員中感染者,居家治療期間可單獨安排在一個房間內,避免與相關人員接觸。

  四是社區摸清老年人、孕婦等脆弱人群群體底數,關注相關人員用藥及治療需求,為其提供必要的醫療衛生保障服務。

  五是社區和家人關心關愛脆弱群體的心理健康,使其保持愉悅心情,適量運動,增強機體免疫力。

  問:實行“乙類乙管”後,新冠疫情監測、數據收集、報告和發布要求有哪些變化?

  李群:新冠病毒感染調整為“乙類乙管”傳染病後,疾病監測、報告和對外發布等工作,也要做出一些調整:

  一是調整公布內容。保留確診病例、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不再公布密切接觸者相關信息。

  二是調整公布頻次,根據疫情變化情況進行調整,最終調整為每月一次。

  三是調整監測內容。將前期以每一個病例為重點的監測,調整為以疫情趨勢、重點人群為重點的監測,在繼續做好傳染病網絡直報的基礎上,開展醫療機構和社區人群哨點監測等多種形式的監測,加強病毒變異監測,相關監測結果將在中國疾控中心網站上公布。

  問:是否有可能再進一步將新冠病毒感染降至丙類傳染病?從乙類降至丙類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李群:根據傳染病傳播方式、傳播速度、流行強度以及對人體健康、對社會危害程度的不同,傳染病防治法將法定傳染病分為甲、乙、丙三類。丙類傳染病通常是一些常見、多發的傳染病,像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手足口病等共11種。對這類傳染病防控重點是關注其流行趨勢,控製暴發流行。

  是否進一步將新冠病毒感染調整為丙類傳染病,取決於它的危害程度,需要持續監測疾病發病情況和病毒變異情況,有了充分依據後,經過科學評估,再考慮是否從乙類調整至丙類。一般來說,要從三個方麵考慮:一是病毒毒株較為穩定,毒力致病力最好能進一步降低;二是對疾病的認識更加全麵、係統,預防和治療手段更加成熟;三是群眾對疾病風險有更為充分的認知,個人防護能力不斷提高。目前尚需一定時間去觀察研究。 據新華社電

| 微矩陣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