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打開塵封多年的珍貴記憶,他每年修複影史視頻和家庭影像兩三萬條
2023-01-03 22:48

吳征向記者介紹光盤修複技術

清朝和民國實錄、戰爭風雲錄、新中國成立以後的珍貴影像……當曆史離我們漸行漸遠時,有人幫我們打開了那一段段被塵封的記憶。

吳征來自江蘇宿遷,做視頻修複工作已經8年了,起步早、經驗豐富,他從國外購買並修複的珍貴曆史影像,曾為央視紀錄片提供素材;他所在的公司與西安電影製片廠合作,修複了多部經典電影;此外,他還修複了許多家庭影像,收獲滿滿的愛與感動。1月2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來到吳征工作的地方,他控製著十多台電腦,每天工作十七八個小時,一天修複50--80個視頻,數字化處理後,拷貝在光盤、u盤中,以防丟失。他說:“未來,我們計劃建網絡檔案館,永久保存這些已經修複好的視頻影像資料。”

從各國找尋中國影像

修複傳播來講述曆史

做視頻修複之前,吳征曾在中國社科院做過古文字研究,還在江蘇衛視做過攝像。“做攝像的那幾年,常奔波於蘇北各地拍攝視頻素材,遇到紀錄片需要曆史素材時,我就無能為力了。”麵對曆史影像幾乎空白的情況,對曆史非常感興趣的吳征決定要做點什麼,於是便辭職做起了視頻修複。

吳征在修複視頻

剛起步時,吳征修複的都是新中國成立前的影像,尤其是清朝和民國的影像。吳征說:“在當時,這些影像大部分都是外國的記者和攝影師拍攝的,素材也都被他們帶回去了。”為了尋找這些影像素材,他們奔波於世界各國,將這些影像買回來,再進行整理、修複和上色。

吳征告訴記者,他們先後從美國電影檔案館、英國皇家電影檔案館、俄羅斯塔斯社、新西蘭檔案館、路透社、百代新聞社,南卡羅來納大學影像中心等買回了時長共計130多分鍾的素材,目前還沒有全部修複完。

吳征在修複視頻

不過,已經修複完的那部分,他們通過短視頻平台傳播,已收獲近300萬粉絲,真實記錄了中國的曆史。鋦碗匠走街串巷攬活、水三兒推獨輪車送水、武館師徒院裏練武……民國百姓生活日常不再神秘;淞滬會戰、台兒莊戰役、中國遠征軍赴緬作戰等部分場景,再現了戰爭的殘酷。後來,素材越來越多,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日常生活,我們可以從視頻中窺見一二。

修複好的素材意義重大,央視製作《刀鋒》紀錄片時,吳征為其提供了一部分曆史影像;台兒莊戰役紀念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也陸續過來找尋素材。此外,吳征所在的公司還與西安電影製片廠合作,相繼修複了《小兵張嘎》《雞毛信》《地道戰》等電影。

珍貴零散的視頻影像

記錄了真實的南京城

記者發現,吳征所在公司傳播的400多條曆史影像中,有10餘條記錄的是過去的南京城。這些黑白膠片雖然修複的過程很複雜且耗時,但是這零散的片段,卻是非常珍貴的。

婚禮錄像套裝有光盤和U盤

民國時期,南京城的大街上人來人往,黃包車、馬車是最常見的交通工具;1926年,沿著長江岸邊拉纖的纖夫們艱難前進,口渴難耐捧起江邊的水一飲而下;1929年的南京夫子廟,藝術團表演的木偶戲引來一大群觀眾,調皮的孩子們爭著搶最好的角度觀戲;表演雙簧才藝的藝術家配合得天衣無縫,孩子樂得笑出了聲;1946年,在南京教堂擔任了28年傳教士的美國神父約翰·馬吉在軍事法庭為南京大屠殺作證……

吳征修複的關於南京的視頻中,也曾有彩色膠片,那是英國劍橋大學的魏琳女士1972年在南京任教時拍攝的一段視頻,記錄了南京某個小學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視頻中,幾個紮著羊角辮的女孩在跳舞,一旁學生吹笛子、拉手風琴伴奏;課間學生們做操、玩丟沙包遊戲;還有一群小朋友在抬水、澆菜。

尚未修複的錄像帶

吳征告訴記者,他的同事們專程拜訪了魏琳女士,最終說服她將這組膠片的拷貝本以16萬元的價格買了回來。他說:“雖然僅僅過去了50年,但如今中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珍貴的影像見證了一個時代的氣息,留給老人的是難忘的回憶,也為年輕人了解曆史提供了渠道。”

家庭錄像帶充滿感動

曾幫助孩子回憶母親

隨著影響力不斷擴大,許多人通過電話找到了吳征,請求他幫忙修複家庭錄像帶,有婚禮視頻、葬禮視頻、老人過壽、孩子生日等,這些人來自全國各地,每個地方的習俗不同,吳征在修複視頻的同時,也收獲了很多驚喜與感動。

尚未修複的晚清視頻素材

在吳征的印象中,20世紀80、90年代,物質條件相對匱乏,蘇北的婚禮大多是用自行車、拖拉機、板車等方式接新娘子。在修複婚禮視頻中,他見到了河南地區用抬轎子的方式接新娘;浙江地區用船把新娘子接回家……吳征表示:“剛開始覺得很好奇,後來發現更多的是驚喜,一場婚禮反映出了各地的不同風俗,也讓我開闊了眼界。”

一個來自安徽滁州的中年男子,給他寄來了一個光盤,之前在別的地方沒有修複成功,請求吳征幫幫他。“當時他隻說視頻非常重要,我就把手上其它的工作先推掉,盡力幫他完成願望。”修複成功後,這位中年男子激動地打電話過來表示感謝,並向他講述了其中的故事。

修複好的婚禮錄像

原來,這名中年男子是在20世紀90年代結婚,孩子兩歲時妻子就去世了,如今孩子已經20多歲了,卻沒有任何關於母親的記憶。父親修複這段視頻,就是想讓孩子看看自己母親的樣子。吳征沒想到,修複一段視頻能完成一位父親的心願,彌補孩子的遺憾。他特別感動,最後沒有向這位父親收費。

這些年,他修複過的婚禮視頻數不勝數。“一個阿姨說,修複後的視頻讓她看見了18歲的自己,臉上滿滿的膠原蛋白;還有一個朝鮮族的大叔,出門溜達經常打開手機播放自己的結婚視頻,其他人看了很羨慕,紛紛把婚禮視頻寄給我修複。”

吳征說:“並不是所有無法播放的錄像帶都能修複,如果數據層被破壞,就無法徹底修複。”之前,他就遇到一個客戶,錄像帶破損嚴重,磁軌壞了,隻有聲帶軌可以修複。客戶說:“聽到聲音,就找到當時的感覺了。”盡管客戶很感激,但他還是覺得有些遺憾。

傳承著視頻修複技術

幫助更多人入行創業

吳征修複的視頻有100多年前的,也有10多年前的,細心的他發現了攝影技術是如何進步的。他分別點開清朝的視頻和民國的視頻,記者看到,一條清朝的視頻,隻有角度不同,沒有景別之分;而民國的視頻,已經懂得了如何運用遠景、中景和特寫。

北平鋦碗匠走街串巷攬活

采訪過程中,記者發現一個擁有多套桌椅、近20台電腦的辦公室,卻隻有2個人在辦公。吳征解釋:“留不住人,大家學會以後,都自己出去創業了,現在隻有我和一個學徒。”

吳征說,做簡單的視頻修複,隻需要一台配置較高的電腦就可以操作,學習時間也就3到7天。這幾年,他陸續教了很多批學員,共計260多人,隻有一個人因不感興趣放棄了,其他人都發展得很好。

劉女士是宿遷人,之前做保險工作,生了孩子以後就全職帶娃,沒有工作、沒有收入讓她很不踏實,跟著吳征學習視頻修複後,就在家接起了單子,有時還提供上門取、送素材服務。她告訴記者:“現在每個月平均收入有兩三萬元,比之前全職工作賺得多,還能做到帶孩子工作兩不誤。”

淞滬會戰的場景

吳征的學員,還有一個來自浙江的小夥子,學成後回去帶著家人一起創業,每月收入已經超過了30萬元。吳征說,一次教學終身服務,這些學員回去以後,有任何問題他依舊會解答,有了新的技術也會傳給學員們,如果遇到難修複的視頻,學員也可以轉到他這裏修複。

他說:“做視頻修複是一件很意義的事情,往大了說,讓大家了解過去的中國;往小了講,幫助別人找回過去的記憶,讓塵封的往事重現。”據不完全統計,吳征一年可以修複兩三萬條視頻,數字化處理後的視頻不會再出現播放卡頓或畫麵模糊等問題,他計劃建一個網絡檔案館,永久保存視頻資料。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見習記者 王塞塞

校對 徐珩

| 微矩陣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