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的山、“海門”的島、“射陽”的湖……這些古地圖的“神秘之地”去哪了?
2021-10-15 11:57:35

如果去查看江蘇的古地圖,會發現古時候的一些重要的自然地標在今天已不見蹤影。一座叫做“昆山”的小山,一個名為“海門”的島嶼,一麵稱作“射陽”的湖泊……這些“神秘之地”究竟去了哪裏?

昆山的“昆山”去了哪裏?

在一份繪製於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左右的《運河圖》中,昆山縣城池邊出現了一座叫做“昆山”的山峰。但是現在的昆山市境內並無“昆山”,地圖中的這座山怎麼消失了?

其實《運河圖》中的“昆山”現在還存在著,隻是改了名稱,現在叫做“玉峰山”,位於老城區亭林園內。我們對比發現,《運河圖》中的“昆山”和現在的玉峰山地理位置一致,並且都是馬鞍形狀(玉峰山舊稱“馬鞍山”)。“昆山”即玉峰山無疑。

馬鞍狀的玉峰山

對此還有文獻為證,我們在乾隆《昆山新陽合誌》、光緒《昆新兩縣續修合誌》發現當時馬鞍山(玉峰山)就叫做“昆山”。

但是再往前的文獻沒有把馬鞍山(玉峰山)視為“昆山”。被稱為“神作”的《讀史方輿紀要》就表示昆山縣得名於現在鬆江境內的小昆山。而嘉靖《昆山縣誌》把“馬鞍山”與“昆山”進行並列,將現在上海市鬆江區的天馬山認定是“昆山”。

嘉靖《昆山縣誌》把“馬鞍山”與“昆山”進行並列,並表示“昆山”即天馬山

中國現存最早的總誌《元和郡縣圖誌》稱昆山縣的得名來源於“昆山”這座山的名稱。這個“昆山”它可能是小昆山,可能是天馬山,總之不在現在昆山市境內。由於行政區劃調整,昆山縣失去了“昆山”這座山,人們漸漸就把馬鞍山(玉峰山)當做“昆山”了,一個原因是馬鞍山(玉峰山)和昆侖山一樣產玉石,另一個原因也很可能是人們覺得昆山縣應該有一座叫做“昆山”的山才合理,而玉峰山恰恰是昆山境內唯一一座山。

海門島去了哪裏?

很多明清古地圖在江蘇海麵都繪有海門島,《皇明職方地圖》地圖中,海門島位於如東東北方向,而乾隆《大清廣輿圖》中海門島位於海門東側的海麵。

《大清廣輿圖》中的海門島

古地圖中的海門島麵積很大,為什麼在今天的地圖上突然就消失了呢?其實海門島並非無端消失,而是人們對其認知有了提升。

按《江蘇省誌·地名誌》解釋,海門島即江蘇岸外輻射狀沙脊群,這是可信的。海門島主要是近代以前的地圖上常見的,近代以後的地圖對黃海沙洲標注得十分詳細,不再籠統地將其稱作“海門島”、“亂沙”等。如道光《江海全圖》在今南通、鹽城海岸彙有五南沙、冷家沙、板沙、白沙等十餘個沙洲,並且說明“其沙甚多,其形亦不全,其名亦異”,反映了黃海沙洲的複雜性,這些已不是早期簡單標注“海門島”所能比擬的了。

《皇明職方地圖》中的海門島

江蘇輻射沙脊群是世界上最大的潮間帶輻射狀沙脊群,被稱為“江蘇後備儲存土地資源”。我們熟知的東台條子泥景區便是其開發利用的一個案例。

射陽湖去了哪裏?

明末的《揚州府圖說》在寶應縣東繪有一片叫做“射陽湖”的水域。射陽湖是江蘇的曆史湖泊。宋代的《太平寰宇記》裏說:“射陽湖長三百裏,闊三十裏。”湖麵非常壯闊。但是在我們今天的地圖上發現不了這片湖泊,隻是在寶應與建湖交界處有一個射陽湖鎮。

《揚州府圖說》中的射陽湖(射洋湖)

我們再翻看幾十年前的地圖,發現1955年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分省精圖》中,大致在建湖縣城以西,興化縣城以北,寶應縣城以東標注了一大片沼澤,並寫上“射陽湖”三字。而1958年的江蘇地圖中繪有一個龐大的非沼澤的射陽湖。至1978年出版的《江蘇省地圖集》,“射陽湖”的稱呼不見了,但沼澤圖標遍布裏下河地圖,寶應、建湖、興化交界處還繪有大量的小型湖蕩,諸如九裏蕩(建湖)、亭蕩(寶應)、團頭蕩(鹽都、寶應)、官莊蕩(興化),很顯然射陽湖一直在淤塞,至1978年,因淤塞而分解成眾多湖蕩。可惜的是,後來這些小湖蕩進一步消逝,直至今日很多人甚至都沒聽說過射陽湖的存在。

1958年江蘇地圖中的射陽湖

其實射陽湖的淤塞從宋朝時已經開始了,自然幹涸與圍墾養殖是重要原因。很多媒體聲稱古時候的射陽湖已經消失。但2018年“揚州發布”報道稱寶應射陽湖並沒有消失,表示目前射陽湖水麵約8平方公裏,與解放初期相比整整縮小了130平方公裏。2019年央視播放的《中國影像方誌》寶應篇也展示了射陽湖的麵貌,但沒有就射陽湖的曆史變遷進行說明。

通過地圖比對發現,今天很多著名風景區就是射陽湖的殘跡,如興化的4A級風景區李中水上森林公園、建湖4A級風景區九龍口等都是曾經射陽湖的一部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清代射陽河經常被稱作“射陽湖”,這是因為射陽河是由射陽湖水衝蝕而成。

摩訶山去了哪裏?

江蘇長江沿岸,江南的小山要多於江北。江陰要塞以東直至入海口,江北岸邊的低山僅有狼五山,但在靖江並岸以前,北岸的孤山也在江岸,此外還有如皋的摩訶山。明末《揚州府圖說》中的《如皋縣圖說》形象地展現了摩訶山的區位。

《揚州府圖說》中的摩訶山

摩訶山位於江麵,緊鄰石莊。曆史上關於摩訶山的詩詠很多。明代賁琮《望摩訶山》中表示“摩訶山在大江中,望之如髻浮碧空”,展示了摩訶山的地理位置與形態。另一位明人吳世式有《摩訶山》,描寫該山“秀隱摩訶絕點埃,東皋屏蔽重徘徊。一天海色山河在,萬頃濤聲影自來。”

《中國曆史地圖集》顯示出北宋摩訶山與江北為一體

摩訶山是如皋過去唯一一座山,那現在它去了哪裏?隨著江岸的變遷,摩訶山漸漸與南岸合並,大約上世紀20年代已完全與江南連為一體了,並改名為“段山”。現在的段山遺址位於張家港大新鎮境內,因開采石材,早在上世紀中期山已基本夷為平地。張家港原設有一個段山村,但2020年底大新鎮區劃調整,段山村被合並,“段山”作為行政區劃單位的曆史也得以終結。不過“段山港”的稱呼依舊還存在。

天目山去了哪裏?

浙江的天目山享譽全國,但江蘇也有一座天目山。在明代眾多地圖中,泰州的“天目山”常被繪於顯目位置。有趣的是,江蘇天目山被認為是浙江天目山的餘脈。

《三才圖會》中的長江圖繪有天目山

目前整個泰州地區唯一一座山是靖江的孤山(也是天目山的餘脈),並未見天目山。那麼泰州的天目山去了哪裏?

目前薑堰城北有一座天目山遺址,涉及商周文明,是江蘇八大遺址之一,具有較大知名度。文天祥在泰州流亡中曾留有“羈臣家萬裏,天目鑒孤忠”的詩句。和上述的射陽湖、摩訶山等不一樣的是,天目山被高度重視,其附近建立了一座新的薑堰博物館,薑堰還於2019年設置了天目山街道。“天目山”地名得以保留。

薑堰博物館位於緊鄰天目山遺址

天目山雖然在古地圖中被稱為“山”,但實際隻有幾米高,相當於水邊高地。萬曆《泰州誌》稱其“高二丈餘,周二百三十步”,我們對比一下上麵提到的同為明代的嘉靖《昆山縣誌》中的馬鞍山(玉峰山),馬鞍山被記載為高七十丈,通過計算,明代萬曆年間的天目山高度約在2.3米至3.4米之間。可見它的人文、考古意義遠大於地形地貌的意義了。

碩項湖去了哪裏?

江蘇是陸地水域麵積占比最大的省份,四大湖泊中有兩個位於江蘇。但和曆史上相比,現在的江蘇水域其實是縮小了。一些沒有大型湖泊的地區在以前也擁有著大湖。碩項湖即是其中之一。

《大清一統海道總圖》中的碩項湖

2014年第3期《江蘇地方誌》曾刊載一篇《滄海桑田碩項湖》,講述了碩項湖的前世今生。按1874年的《大清一統海道總圖》,碩項湖位於沭陽正東,漣水(安東)正北。而按1895年《江蘇全省輿圖》,碩項湖位於沭陽東北,海州西南。無論是《大清一統海道總圖》還是《江蘇全省輿圖》,都顯示碩項湖大小與駱馬湖相當。

曆史上關於碩項湖的詩歌不少,如明代漣水人王啟運有《碩項清波》,詩中用“西枕桑墟東接河”描述出碩項湖的位置。和射陽湖一樣,碩項湖後來也出現了淤積。現在灌南大片土地都曾位於湖中。目前灌南境內開辟了碩項湖濕地公園,是當地的重要景區。雖然水麵大小已無法比擬過去,但作為一種記憶“鄉愁”的載體,足為可貴。

《江蘇全省輿圖》中的碩項湖

江蘇古地圖中還有青伊湖、廣洋湖、桑墟湖等,它們的情況與碩項湖相似,都是湖麵由廣闊走向淤塞的代表。

江蘇古地圖中的那些“神秘之地”有的成為滄海桑田中的過客,有的隻是“隱姓埋名”而並沒有真的消失。它們曾是江蘇大地上的重要地標,可能已風光不再,但作為“鄉愁”的一部分,它們始終縈繞在我們的心頭。

特別聲明:本文為揚子晚報新媒體平台“紫牛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個人或機構觀點,與紫牛號立場或觀點無關。紫牛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如因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聯係揚子晚報法務部。

| 微矩陣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