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半農與福爾摩斯
2021-10-15 11:59:01

5月29日下午,“劉半農偵探小說分享會”在上海圖書館舉行。劉半農是江蘇江陰人,5月29日正是劉半農誕辰130周年紀念日。

劉半農

提起劉半農,我們都知道他是新文化運動的一員闖將,他催生了新式標點符號,創造了“她”這個字,還寫出了傳唱至今的《教我如何不想她》這首歌的歌詞。但上海圖書館的這場分享會,卻讓我們看到劉半農早年文學生涯的另一麵——他還曾是一位偵探小說作家。

劉半農是在上海時期創作偵探小說的。據朱洪《劉半農傳》,在赴上海之前,於常州府中學堂肄業(該校因辛亥革命爆發而停辦)的劉半農,曾做過教書先生,也參過軍打過仗。1912年春赴上海後,先後在《上海演說報》和開明劇社當編輯,編譯過劇本《好事多磨》。

開明劇社是常熟人李君磐參與創辦的,李君磐是民國時期的名演員,曾參演《神女》《母親》《難姊難妹》。正是在開明劇社工作期間,經李君磐介紹,劉半農與《時事新報》編輯徐半梅結識。

劉半農在《時事新報》上看到徐半梅翻譯的托爾斯泰小說,便將自己翻譯的兩篇小說寄給他,經徐半梅推薦,一篇發表在《時事新報》,一篇發表在《小說界》。劉半農初登文壇。

開明劇社的經營不是很好,到1913年春被迫解散。劉半農經徐半梅介紹,去中華書局做起了編譯員。這年夏天,他回了一趟江陰老家。因妻子兩次流產,父親有讓劉半農納妾之意。劉半農不願意,考慮再三,他決定將妻子也接到上海去。

《匕首》,劉半農第一篇偵探小說 華斯比提供

在鄉下避暑期間,劉半農根據自己聽來的故事,寫了他第一篇偵探故事《匕首》,在第二年夏天發表在《中華小說界》,筆名“半儂”。《中華小說界》在1914年1月創辦,中華書局發行,沈瓶庵主編。沈瓶庵還是紅學索隱派的代表人物,他與王夢阮合著有《紅樓夢索隱》一書,是“順治與董小宛的愛情故事說”的始作俑者。

《中華小說界》這本刊物名家雲集,林紓、包天笑、周瘦鵑、徐卓呆、劉半農、嚴獨鶴、王漢輔、向愷然等著名作家都在發表過作品。劉半農也有多部譯作和著作發表在這本刊物上,包括他的幾部偵探小說,如《淡娥》《福爾摩斯大失敗》(共5案)等。

這些偵探作品,現在由民國偵探小說收藏家、“中國近現代偵探小說拾遺”叢書主編華斯比整理收錄在《劉半農偵探小說集》。華斯比告訴記者,劉半農的這幾部偵探小說,極具時代特色。這幾篇小說,有兩篇是文言作品——《匕首》《淡娥》;有一篇帶有自傳性質《假發》——依據他在開明劇社時期假發丟失的經曆所寫;有五篇是仿作——《福爾摩斯大失敗》(共五案)。劉半農不光仿作“福爾摩斯”,還和程小青等人合作翻譯了《福爾摩斯探案全集》,這部小說全集出版時,劉半農還為它寫了一篇跋,以及《英國勳士柯南道爾小傳》。

晚清時期,“福爾摩斯”被翻譯介紹進入中國。受柯南道爾的影響,偵探小說巨擘程小青打造出了中國的福爾摩斯,塑造了霍桑的形象,而劉半農,大概也不無這種想法,在其為數不多的幾篇偵探小說中,也塑造了“偵探老王”這一形象。

《福爾摩斯大失敗》,劉半農仿寫“福爾摩斯”華斯比提供

從劉半農留下的作品看,他的早期文學生涯,與通俗文學關係甚密,但這種關係到了1916年冬天,便戛然而止。因為這年冬天,中華書局發生財政危機,劉半農不得不離開。第二年10月,他接受陳獨秀的邀請,隻身北上,任北大法科預科教授,開啟了他的北京生涯。他再沒有寫過偵探小說。而在北京期間,劉半農與陳獨秀的《新青年》越走越近,最終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一員闖將。1918年,他將在上海時期使用的帶有鴛蝴派風格的筆名“半儂”也改為了“半農”。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臧磊

特別聲明:本文為揚子晚報新媒體平台“紫牛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個人或機構觀點,與紫牛號立場或觀點無關。紫牛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如因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聯係揚子晚報法務部。

| 微矩陣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