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中國人,是怎麼加好友的?
2021-10-16 22:39:29

中國社交場合中重禮儀的傳統由來已久,現代社交活動中使用的“名片”習俗可以追溯到漢代。史料表明,“謁”、“刺”是漢代社交活動中的重要介質,起到介紹拜訪者、溝通賓主雙方的重要作用。“謁”在西漢時廣泛使用,形式主要有拜訪之謁、慶賀之謁和問疾之謁。

漢代謁

釋文: 進長安令/兒君(正麵,沒找到圖

東海太守功曹史饒謹請吏奉謁再拜請威卿足下師君兄(反麵)

釋文:進/師君兄(正麵,也沒找到圖)

容丘侯謹使吏奉謁再拜/問/疾(反麵)

三國名刺

“名刺”也是一種類似於現代名片的文書簡,興於漢末,流行於六朝,以魏晉最盛行;最初用於官場,官員詳細寫上自己姓名、爵位、籍貫等內容,在重大場合互相投遞,以便結交、問候之用,後來民間士人之間亦逐漸流行。

日本至今仍稱名片為“名刺”。

釋文:弟子黃朝再拜問起居長沙益陽字元寶

釋文:丹楊朱然再拜問起居故鄣字義封

故鄣朱然再拜問起居字義封

□□朱然再拜問起居字義封

名帖|門狀

漢代至隋代選拔官吏的製度如舉孝廉、徵辟、九品中正製等,可以歸納為察舉製,其鄙陋之處就是當時的名門望族對其進行了壟斷,出身寒門的人幾乎無緣仕途,所以上麵所說的“名片”謁、刺,都是官員們的物件。

科舉製度自隋代開始推行,庶民有了進入到統治階級的機會,加之造紙工藝的進步,官場上拜訪權貴、老師時的通報名片成了紙質的“名帖”。名帖隨著政治上的需要而升級,變成了功能同於名帖而形式繁於名帖的“門狀”。

人們在逢年過節時,如果自己不能親自登門,就會打發家人到親友家投遞名刺以表賀意。從此,名刺不僅有名片的作用,還有賀年片的功能,請柬也是由此而來。

清代名片

清代有了“名片”這種稱呼,由於書法整體水平的下降,開始采用了印刷術。民國以後,推翻了封建體製,講究大同世界博愛平等,名帖由官場上走到了大眾平民中間。手本的格式也趨簡化,變成了現在的名片。

來源:墨池藝術

特別聲明:本文為揚子晚報新媒體平台“紫牛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個人或機構觀點,與紫牛號立場或觀點無關。紫牛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如因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聯係揚子晚報法務部。

| 微矩陣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