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鉻細胞瘤引發心源性休克,這是一場70多天“生死營救”
2022-12-12 14:19:13

輾轉兩地、幾次徘徊在生死邊緣、十幾個學科多個醫護團隊夜以繼日並肩作戰……曆經70多天,31歲的年輕女性娟娟(化名)在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獲新生。出院之際,娟娟飽含熱淚地向救治她的醫護人員深深鞠躬:“感謝你們救了我的命!”

記者從江蘇省人民醫院了解到,娟娟所患的是由一種罕見的、致死性的嗜鉻細胞瘤所引起的心源性休克疾病,且出現感染性休克、數次消化道大出血等嚴重並發症,醫療救治難度極大,國內、國際可供參考經驗極少;嗜鉻細胞瘤引發的嚴重休克、酸中毒、心動過速等症狀讓治療過程變成艱難曲折。但在這場與死神博弈的救治之戰中,醫護團隊細致研判、果斷決策、努力堅守、密切協作,終於讓患者轉危為安。

通訊員 周寧人 薑尚好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彥

淩晨1:30的生命轉運,十多個科室為她而來

據江蘇省人民醫院急診醫學中心張剛副主任醫師回憶,這名31歲的患者娟娟在幾個月前的一次淋雨後出現咳嗽、嘔吐,本來以為隻是普通感冒,沒有重視,也沒有治療,以為休息一下就好,沒想到幾天後的一個淩晨,娟娟突然出現極度呼吸困難、嘔吐、上腹痛的症狀,隨後意識喪失,被緊急送至常州當地醫院搶救,經診斷已經嚴重休克、酸中毒、低氧,其血壓65/45mmHg、血氣PH 6.83、氧飽和度75%,心電圖反複發作室性心動過速,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患者家屬為醫護送上錦旗

經過當地醫院搶救,患者病情仍無明顯好轉,常州當地醫院聯係江蘇省人民醫院急診醫學中心ECMO(體外膜肺氧合)團隊協助救治,醫院當即派出急診醫學中心李偉、張剛兩位副主任醫師和王薇主管護師連夜趕赴當地醫院救治病人。“當時患者血壓需要大劑量升壓藥物維持,需要體外生命支持,病情危重,我們當機立斷,次日淩晨1點30分將患者轉運到江蘇省人民醫院急診繼續治療。”李偉副主任醫師告訴記者。

陳旭鋒主任表示,檢查結果顯示,娟娟CT及超聲提示右側腎上腺占位,血中甲氧基腎上腺素和去甲甲氧基腎上腺素升高明顯。急診醫學中心立即聯係泌尿外科、內分泌科等科室協助診治,經過專家團隊的細致判斷,確定患者為嗜鉻細胞瘤所引起的心源性休克,十分罕見、非常危險。得知這一情況後,江蘇省人民醫院院長劉雲教授第一時間指揮部署,由醫務處張濤副處長協調,多次組織急診、麻醉、泌尿、感染、消化、心髒、內分泌、康複、藥學、放射、介入、輸血科等多個科室進行病例討論,製定診療計劃,並根據患者的情況隨時調整。

病情複雜,她幾乎不能撐到上手術台

入院後,江蘇省人民醫院醫護團隊第一時間對娟娟心功能進行了評估和監測,但結果讓人震驚:心髒超聲提示EF隻有 18%(EF主要反映左心室收縮功能,簡單來說也就是評估心髒收縮時把血液泵入全身的能力,健康成年人左室射血分數的正常範圍為 55-65%。),患者的心功能極差!而這也給後續的治療帶來了極大難度。在由急診醫學中心主任陳旭鋒教授帶領的ECMO團隊以及高永霞護士長護理團隊的及時有效的介入,在團隊骨幹梅勇副主任醫師、張剛副主任醫師、胡德亮醫師、楊洋醫師、張忠滿醫師、張儀醫師等細致照料下,經過一周,娟娟的心功能便已經好轉,隨後撤除了ECMO機器。

娟娟媽媽與照料娟娟的護士長擁抱

“患者轉運回江蘇省人民醫院當天淩晨2點出現右上肢缺血,我們第一時間緊急聯係了心髒大血管外科倪布清副主任醫師從家中趕至醫院,調整管路位置,緩解上肢缺血症狀,保住患者的肢體”,梅勇副主任醫師告訴記者,ECMO撤機時,為保證患者肢體血運,心髒大血管外科鄭翔翔副主任醫師、馬路遙副主任醫師為患者進行了精細的血管縫合,徹底解決了上肢缺血的問題。

頂住壓力,“繡花微雕”般為她切除腫瘤

然而撤下ECMO隻意味著第一關剛過,生命警報還並沒有解除。

出院前查房

娟娟所患的嗜鉻細胞瘤無疑是一枚“定時炸彈”,據了解,一般切除嗜鉻細胞瘤在術前常規需要服用酚苄明6周到3月後進行準備,否則手術風險極大。但時間不等人,娟娟已被確診為嗜鉻細胞瘤合並心源性休克、消化道出血以及血流感染,不僅無長期等待條件,且消化道出血和感染均增加手術本身的風險!經過細致研判和多次討論,泌尿外科邵鵬飛主任醫師、錢健醫師以及麻醉與圍手術醫學科主任劉存明教授,頂住巨大壓力,通力協作,如“繡花微雕”般細致為娟娟成功完成手術,開辟了生命的綠色通道。

連闖“出血關”和“感染關”,70多天後她終於出院

尚未鬆口氣,又有一個巨大的難題擺在江蘇省人民醫院醫護團隊麵前:娟娟有消化道大出血的症狀,是嗜鉻細胞瘤及其罕見的並發症,出血量巨大,每日需要輸血2000到3000ml。而人體內的血液量大約是體重的7%到8%(如體重60公斤的人血液量約4200到4800毫升),如果失血量達總血量的20%,則出現脈搏加快,血壓下降等症狀;如果在短時間內喪失的血液達全身血液的30%或更多,就可能危及生命。但娟娟的情況已容不得再等待,經過充分的術前討論和規劃,消化內科馬晶晶副主任醫師、何植醫師第一時間為娟娟完成了胃鏡、腸鏡、小腸鏡檢查,確定為“空回腸彌漫性出血”;介入科周春高副主任醫師、祖慶泉副主任醫師為患者進行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檢查,排除血管性出血可能;普外科華一兵主任醫師在切除嗜鉻細胞瘤同台對患者進行腸道探查,對可疑出血點進行止血治療,術後患者消化道出血逐漸止住。

醫患共創生命奇跡

闖過“出血關”,還有“感染關”。感染病科金柯副主任醫師、放射科徐海副主任醫師、藥學部周穎等多位專家多次參與患者抗感染決策及藥物調整,將娟娟多次從感染的死亡線上拯救回來;患者休克時間長,各髒器缺血損傷嚴重,且長期處於重症狀態,傷口難以愈合,整形燒傷科羅濱林副主任醫師、唐健醫師及泌尿外科錢健醫師等多次為患者傷口進行清創。為了讓娟娟沒有“後顧之憂”,普外科陸文熊主任醫師又積極為患者解決膽瘺問題,急診醫學中心康健主任醫師、蔣雷副主任醫師、康複醫學科李舒蕊治療師及急診醫學中心吳敏主管護師對患者進行精心照料和傷口管理,使娟娟傷口逐漸愈合,終於康複出院。

一張高效有力的“生命救治網”,全力托底生命健康安全

談及這場曆經70多天的救治,江蘇省人民醫院院長劉雲教授感慨萬千。“患者與家屬都無比相信醫生們的精湛技術和高尚醫德,醫生們也拚盡全力為患者一次又一次打開了生命的大門,”劉雲院長表示,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需要醫生勇於且敢於擔當,麵對危重的患者,由全院多學科組成的醫護團隊頂住巨大壓力,仔細研判、大膽決策、相互協作,一次次放棄休息時間,夜以繼日搶救、照護患者,才有了今天“柳暗花明”。

記者了解到,體外生命支持技術已經成為急危重病人的一線救治措施,江蘇省人民醫院在2018年就成立了體外生命支持中心(ECLSC),可整合各種急救資源,規範ECMO(體外膜肺氧合)的實施,增強急危重患者綜合救治能力,提高了患者生存率、降低殘疾率。2019年,由江蘇省人民牽頭,與全省近20家省、市、縣級醫院簽約成立體外生命支持中心分中心,為全省乃至周邊地區疑難危重患者編織起一張更加完善的生命救治網,從院前到院中構建起一套運轉高效、救治有力、流程順暢的生命支持流程體係,盡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

校對 李海慧


特別聲明:本文為揚子晚報新媒體平台“紫牛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個人或機構觀點,與紫牛號立場或觀點無關。紫牛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如因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聯係揚子晚報法務部。

| 微矩陣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