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曆史 | 黃桃罐頭:這個諧音梗讓“桃”火了兩次
2022-12-13 16:35:28

“黃桃罐頭”大概也沒想到,會因一個諧音梗,就突然爆火了。因“桃”諧音“逃”,“逃過疫情”這個好口彩,讓“黃桃罐頭”最近一段時間在東北各大商超熱銷。此前,這個諧音梗大火還是在100多年前的清代,人們從《詩經》中的“桃之夭夭”引申出“逃之夭夭”這個詞彙來。

網上熱傳的“桃過疫情”

“黃桃罐頭”不是現在才有的美食。人們對它的記憶,多是逢年過節、看望病人時贈與的禮物,而在衣食溫飽剛剛解決的年代,它可以算是奢侈品。那麼,再往前去追索,古人吃過黃桃罐頭嗎?

這得從黃桃的曆史說起。中國是桃的原產地,很早就有種植桃樹的記錄。在神話中,我們能看到追著太陽奔跑的誇父,死後手杖化作桃林。

桃種類繁多,但黃桃的記錄卻很少。在3世紀《廣誌》一書中,記載有一種襄桃。有學者認為,襄為淺黃色,襄桃就是肉質淺黃的黃桃。但更多學者認為,黃桃為外來引入。

當桃子從中國順著絲綢之路傳播至境外後,外國人雜交培育出了黃桃,並將其傳回了中國。唐貞觀年間,“康國獻黃桃,大如鵝卵,其色如金,亦呼為金桃”。康居國位於今巴爾卡什湖與鹹海之間。

根據這種說法,自唐貞觀以後,黃桃才落根華夏,繁衍至今。

但有了黃桃,並不意味著可以做出黃桃罐頭。“罐頭”是個技術活,它遠不是將水果和糖汁放入一個罐子裏那麼簡單。

古人保存食物有多種方法,鹽漬、糖漬最為常見。但這兩種方法都會讓漬取物失去水分,吃起來口感欠佳。所以,古人還發明了一種方法——罐裝,就是隔離空氣,防止外界微生物侵入而引起食物變質。

北魏《齊民要術》裏說:“先作濫(以鹽漬果),用小梨,瓶中水漬,泥頭,自秋至春,至冬中,須亦可用。”又說,“將用去皮,通體薄切,奠之以梨濫汁,投少蜜,令甜酢,以泥封之”。清·薛寶辰《素食說略・罐頭》:“罐頭食物,殊不新鮮,然可備不時之需,如冬筍、蘑菇、豌豆、栗子、胡瓜、菱角之類。菜乏時,亦可采用。”

這種方法至今還有地區在使用。有一個講述阿富汗人如何保存葡萄的短視頻在抖音上曾火過一陣:阿富汗人將葡萄放進泥囊裏販售。買賣成交後,買家將泥囊敲碎,就可食用裏麵盛裝的葡萄。據說這樣可將葡萄的新鮮度保持半年之久。這種技術比罐頭技術更為原始,但原理卻是一樣的。

阿富汗人用泥囊保存葡萄


罐頭技術也是為了隔離空氣,防止外界微生物侵入。它的發明和拿破侖有關。據史料記載,18世紀末葉,法國陸軍因戰爭給養出現問題,拿破侖懸賞鼓勵發明保藏食品的方法。法國人尼古拉·阿培爾於1804年研究成功世界上第一批罐頭食品,其方法是將食品加熱後裝入瓶內,置於沸水,煮至一定時間取出趁熱將塞子塞緊,再用塗臘密封瓶口。這種方法發明很快傳到歐洲、美洲和亞洲。

二戰時期的罐頭廣告


由於海外華僑懷念祖國,喜食故鄉食品。1906年上海商人從西方購入設備並成立了海泰豐食品公司,率先製造出適合國人口味的罐頭,遠銷海外各地。這是我國第一家罐頭食品企業。楊桃、萊陽梨、菠蘿甚至荔枝,都可以做成罐頭,漂洋萬裏,到達華僑之手。

水果罐頭自進入中國後,流行至今已有一個世紀那麼久。可以說每個中國人的小時候都曾被水果罐頭深深吸引過。逢年過節做客也好,看望、慰問病人也好,水果罐頭都是能拿得出手的禮物。而黃桃罐頭在眾多水果罐頭中,因其清新濃鬱的口感,廣受歡迎。奉化食品廠生產的糖水黃桃罐頭,在1987年、1989年兩度獲得國際博覽會金獎。

黃桃罐頭在東北尤為流行,是每個東北孩子童年記憶裏的“寶藏”。即便沒有商家以諧音梗的方式促銷,黃桃罐頭在東北都是罐頭界“大哥大”般的存在。“逃過疫情”不過是東北人的樂觀幽默罷了。

| 微矩陣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