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氣不“暖”呐?江北供暖小區的背後……
2022-12-22 16:40:21
“天真冷了”“留心多穿些”“暖氣要搞起來了”……這是近日江北人來去匆匆常掛嘴邊的話。上個世紀50年代,北緯33°的秦嶺-淮河一線劃出了南北集中供暖的分界線。時至今日,這條供暖線仍與如今中國的供暖情況相符合,但一條宏觀筆直的地理線終究是抵不過南方人具體而微的身體需求。

南京作為沿長江布局的南方城市,濕氣頗重,當溫度跌至零下時,同樣是寒風刺骨、冷徹心扉。同時隨著經濟向好邁進,人們生活水準不斷提升,南京江北地區對於集中供暖的呼聲日益高漲。據悉,近日,南京江北將新增17個集中供暖小區,消息發布後,集中供暖視頻點擊量突破14萬,連續幾天霸榜“今日頭條”本地熱搜。

當集中供暖成為熱議話題之際,網友對於“南京地區是否值得推行集中供暖”問題莫衷一是。有人認為是便民惠民之舉,值得普及;有人表示,集中供暖價格虛高,一時間難以消化;更有甚者調侃,年久失修的熱源站像正在冒氣的化工廠,老鼠順著管道爬行,給人“驚喜”重重!

網友評論


南京地區是否值得推行集中式供暖?通過走訪江北的一些小區,或許大家對這一問題的答案有更深入的思考。



迎江雅居:“夜晚直打哆嗦!”


60多歲的羅玉梅女士和丈夫住在迎江雅居的12棟1805室。他們是空巢老人,是近來反應供暖問題最強烈的住戶之一。

“家裏裝了六個片子,房間的兩個,剛開始用還可以,後麵不怎麼熱了!”羅玉梅表示,剛通暖氣之際,室內各處溫度基本達標,在18至22度間徘徊,現反映有兩處暖氣片幾乎無感溫度,“上手一摸,涼涼的,直打哆嗦!”她彎著腰,湊近暖氣片來回打量,“這不得行,這不得行!”半夜起床,雙手雙腳冰涼,用暖水泡一會兒才緩過勁,這是這幾天夫妻倆真實的感受。

據羅玉梅介紹,小區今年12月5日開始開通暖氣,本想著安穩度過寒冬,沒想到供暖問題頻頻,多次反複倒騰,甚是麻煩,“倒是有個群,可以在裏麵反映,但是反映的人多,還要等上幾天。”羅玉梅耐不住性子,“實在不行,直接打電話上門報修。”桌上的台式日曆上,大大寫著一行字:“暖氣報修:95007”


羅女士家中暖氣片


還有 一些老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更不會進行微信溝通,訴求通道有兩個,一是請求鄰居幫助,二是去物業處尋求回應。

杜先生和家人都住在這個小區,當被問及不裝暖氣的原因,回答很硬氣, “破壞房屋裝潢結構,家裏有空調、有地暖 ,早就習慣了這一模式,無需再換,麻煩!”言畢,就推搡著家人走了。

同住小區18棟的林大爺也表示,前幾天室內溫度不合格,12月7日開始微微好轉。 “隔三差五的溫度不合格,讓人覺得不踏實。” 林大爺雙手叉著腰,氣鼓鼓的, “雖然比空調要省錢,但是空調更方便,想開就開,隨時控製!” 在林大爺看來, 小區暖氣集中供應雖是好計劃、好政策,甚至有一定的補貼,但不實用、麻煩、費力,不是非裝不可。

資料顯示, 江北新區於2020年與南京中燃熱力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支持中燃集團在江北新區投資建設20萬居民用戶的暖居工程,總投資約 100 億元。

小區熱源站


水力供暖熱源站


小區物業在解決集中供暖問題這塊扮演什麼角色呢?記者走訪調查發現,物業並不直接解決小區的供暖問題,他們一般會給出一串中燃公司的號碼,讓有訴求的居民自己溝通、自己解決,這意味著中燃公司沒有和小區的開發商達成相關的合作協議, 小區的物業沒有義務也沒有能力去解決與供暖相關的問題 。基於這樣的一個事實,居民隻能借希望於中燃了。

據悉,迎江雅居作為江北首個集中供暖試點,於 2020年12月份正式啟用集中供暖模式,小區的近150戶居民成為南京實施清潔能源分布式集中供暖後的第一批試用者 ,小區老年群體居多。




中燃熱力回應:“客觀因素居多”


“進入采暖季,無異於進入了戰備狀態,當大量問題集中爆發時,我們也很難忙得過來,時間上難免有延遲。”中燃熱力江北片區負責人表示,他們在每個供暖小區對應建了一個反饋群,群內售後人員會按圖索驥,定位用戶需求,幫助判斷問題所在,隨後帶好裝備,上門維修。


“集中供熱的供水工況是熱力管網決定的,與水溫、壓差、流量等因素息息相關。特別是供暖初期,熱量一部分會被冷態家具吸收。家具溫度升起來了,室內才能慢慢熱起來。換熱站供暖初期也是逐漸升溫的,等水溫升高後室溫才會升高。”

簡言之就是,他方已經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努力,但 控製房間溫度的客觀因素居多,超出了人為可控範圍,想要符合居民的胃口,需要一個過程。 中燃貌似給出了合理答複。

當然,中燃也給居民支了一些小妙招:“當家裏不熱時,可以看看整棟樓的情況。如果都不熱,可能是采暖初期水溫低,需要耐心等幾天。”因為 暖氣片要求水溫較高,40℃水溫時散熱量隻有額定散熱量的30%。

另外, 我國南方地區建築保溫效果較差,圍護結構多采用寬闊的陽台門、開放的陽台、大飄窗,會造成建築圍護節能保溫能力較低,冬季房屋散熱快,不僅恒溫無保障,資源也會白白消耗。

這僅僅是個開始,據中燃公司的工作人員透露,愈來愈多的小區正在申請集中供暖,而市場對於集中供暖的接受度和認可度正在接受進一步檢驗。





文承熙苑小區:“算下來不劃算”


文承熙苑小區位處江北新區葛塘街道。記者和小區來往的居民打招呼詢問,大多表示家中有暖氣供應。


該小區依托電廠燒煤產生的熱源供暖,時間久遠,已經實行了七八年的集中供暖。走進小區,你會發現一塊立方形的水泥塊,在邊沿磨損的縫隙裏持續冒著白色的煙霧。據當地居民介紹,這就是集中供暖源。

文承熙苑小區部分圖景


煤氣供暖熱源點


張先生是文承熙苑小區的居民,他告訴記者,我們 小區自帶暖氣供應,小區的住房被稱為“暖氣房”,“不管你是張三李四,都必須要交暖氣費。”他坦言,“裝暖氣片、裝地暖都是隨人願的,可以選擇不裝,不裝的話,也要交一半的暖氣費。”

文承熙苑小區與迎江雅居的集中供暖模式不同,它是自開發商建成交付起自帶暖氣供應,就是說,集中供暖項目是小區的附屬服務,是開發商一早的藍圖規劃,無需第三方公司進駐小區產生勾連。於是乎, 開發商、小區物業在解決居民暖氣供應問題上,充當了重要角色。

從張先先生口中進一步得知,要 是不交一半的暖氣費,後期決定賣房的話,下一個房主則無法享受暖氣供應。 這對業主售房來說,會折損相應的售房價值。說到後麵,他的神情有些黯然,“但奈何不了暖氣費用的上漲呀!”“ 最開始是20塊錢一個平方,後來變成28,去年是32,今年漲到33,後續恐怕還會漲。 ”在張先生看來,暖氣費的上漲就跟變魔法似的,如果費用繼續走高,這不是好福利,而是太奢侈, 拿100平的房子來計算,一個采暖季就需3300元,“作為普通百姓,確實無福消受!”

周女士不愛居家,總愛帶著娃在小區散步,即使天氣不放晴。“ 暖氣供應挺方便,唯一不好的點就是室內太幹燥。 ”周女士扶額尷尬笑著,“我家用了四個加濕器,室內濕度才剛好合適。”

“我原先的小區用的是空調,月均花費600多元,搬到這個小區後,供暖費用比先前的預算要高出1000多元。” 大家都會算一筆賬, “不采用暖氣的話,也要交一半的暖氣費,這樣下來更不劃算。”

“小區的物業居委會設有一個大群,當矛盾累積一定程度,會召開會議進行協商,一般問題都會得到解決。” 這是周女士唯一滿意的地方。“有時候也會出現無法調和的情況,所謂眾口難調嘛!”

據了解,今年9月8日,葛塘街道城市管理辦物業條口召集轄區內文承楠苑和文承熙苑小區業委會成員針對冬季供暖問題進行專題協調,比記者采訪調查的時間早三個月。



文承熙苑小區業主居委會


采暖費用的持續上漲、檢修對生活秩序的破壞、不能按約供暖……居民詬病的背後,不僅是呼籲相關服務應該跟上需求的節奏,更是對“南方到底是否值得集中供暖”這一問題深入持久的思考。




天華矽穀莊園:“最怕惹事生非”


位於地鐵三號線的天華矽穀小區目前尚未推進集中供暖項目。


中燃熱力公司方表示,假若小區居民為1000戶,要達到10%左右的基本底數,即100戶左右,才能決定安裝,同時還必須考慮熱源站的選址問題。而天華矽穀小區並不是理想的推行地。


“一個平方收費220元,太貴了!” “這裏以前就發生過安全事故,不想再惹麻煩。” “我們早就安裝空調等采暖設備,現在加裝暖氣,我們根本不需要。” “不知道暖氣供應會惹出什麼幺蛾子。” 諸多的反對意見讓推行這一利好的中燃公司望而卻步。

天華矽穀物業表示, 該小區兒童群體較多,出於對兒童安全的斟酌,集中暖氣供應並不值得提上日程。 據悉, 小區以前發生過與此相關的兒童意外死亡事故,而意外的發生是居民接受新事物時的心病,是居民集體記憶中的傷痕和警醒。

中燃經調查後,進一步表示, 不僅是兒童安全問題,天華矽穀由於涉及住戶多,小區居民各執己見,很難達成一致意見。再加上集中供暖工程屬於小區公共建設改造事項,這裏的外來人口密集,既要征詢租客的意願,又要獲得業主的許可,如此反複溝通,必然耗時費力。 天華矽穀如是,江北其他地方同樣如此。因此,推進集中供暖並非易事。

國家發改委楊利民介紹, 對一些經濟基礎不太好的地區,推行集中供暖會給居民帶來不小壓力。 業內人士談及推廣難度時也表示, 要適應集中供暖,南方必須進行大規模熱源、輸送管道建設,以及房屋改造,“其工程量將不亞於‘西氣東輸’、‘南水北調’。”

據相關資料顯示, 南方地區若大範圍進行集中供暖,將大幅增加地區能耗水平。據清華大學等機構的研究結果,長江流域城鎮住宅多采用空調或電加熱的供暖方式,供暖耗電量約200億~240億千瓦時。若在該區域采用集中供暖(條件為連續運行、室溫設定為20攝氏度),能耗將會大幅上升,帶來巨大的能源壓力。


北地區的集中供暖隻是南京地區供暖的一個縮影。一個片區的試點尚且存在著諸多的矛盾,那集中供暖模式是否能在整個南京推廣,需要更多層麵的考量,要走很長的路。


但需明白的是, 人的需求是一切行為的最終指揮 。集中供暖項目絕不限於前期的推廣建成, 更是一個長期維護的過程 。或許 隻有融入現代人蒸騰的社會生活,安撫民眾寒冬的“創傷”,適配人們日常的冷暖,深得民眾的長期青睞,才會在暖氣推廣和城市建設這條路上愈走愈遠。

此外,供暖項目的推廣不應該草草上馬、迅速推進,“摸著石頭過河”的方法論尚未過時,如果在集中供暖項目推廣過程中不斷摸索,總結和把握規律,我們完全可以抱有期望、靜待其時。



新江北報記者 李子淩


特別聲明:本文為揚子晚報新媒體平台“紫牛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個人或機構觀點,與紫牛號立場或觀點無關。紫牛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如因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聯係揚子晚報法務部。

| 微矩陣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69號新華報業傳媒廣場 郵編:210092 聯係我們:025-96096(24小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4 視聽節目許可證1008318號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394號

版權所有 yabo2018

 蘇ICP備13020714號| 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40001